设计同行 | 大话服装设计师,性别是问题吗? |
服装知识 有6421人参与 2007年9月1日 来源: SOHU-时尚杂志社-微服网 进入社区交流 |
| | |
| |
| 男设计师真的又多又好吗? 
可能没人做过确切的数字统计,但我们宁愿相信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男设计师都超出女设计师这个一贯的结论。
这里没有丝毫贬低女设计师的意思。早在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就有了像Vionnet、Schiaparelli、Coco Chanel等众多女前辈。到了当代服装设计大师辈出的80/90年代,不仅出了像Armani、Versace、Valentino和Karl Lagerfeld这样的设计中坚,也有像Miuccia Prada、Jil Sander、Vivien Westwood、Sonia Rykiel和川久保玲这样的现代时装的女性领军人物。直到上世纪末,女设计师都算是一道风景,包括Donna Karan、Versace小妹Donatella和Krizia 的Mandelli等等。
在时尚多元化和高级时装成衣化的潮流下,跳出更多的新生代女设计师——先有Stella McCartney,后有Phoebe Philo、Luella,再加上眼下的Frida Giannini和Ivana Omazic,时尚圈里好像一下子变得重女轻男。McCartney和Philo二人原先均在Chloe任职,先是有着明星爸爸的McCartney从老Karl 手中接过了Chloe艺术总监职位,当年只有28岁,风头之强可谓一时无二。McCartney离开后Philo由副手扶正,结果出人意料——两年下来把Chloe带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业绩翻番之时却成了Philo急流勇退回家照顾宝宝之刻。此举轻松当上了05年时尚热门话题(Fashion Gossip)冠军。不过还得佩服Philo的东家,真会把坏事变好事:直到现在接班人选的猜测还不时见于报端。此事处理的高调姿态不亚于当年的Ford离开Gucci,Chloe借此又好好的宣传了一把。05年还有一女备受关注——Luella Bartley,同样是来自英国,和Philo还是闺中好友,在祖国时还是无名小辈,转投到另一块时尚阵地纽约很快显露了头角(这两年大批欧洲、亚洲年轻设计师转到纽约发展,使其成为一方活跃的时尚热土)。她的英式女孩形象为今天的Girly大潮推波助澜,在美国拥有粉丝无数。
热门女设计师让时尚界发烧
说到06年新的热门女设计师非Frida Giannini和Ivana Omazic莫属。二人年龄相仿又都是新官上任,被期望值相当高。有人拿两人和Philo相比,我看不太恰当。Philo设计个人风格突出、影响力大而且已经“功成而退”,而这两位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等待她们的变数还很多,一切还要看年终老板账本上是红还是黑。不过她们两个比起前任们来说还是聪明和运气多了。其实很多东西是天生的,几季下来她/他的风格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就像Tom Ford在时Gucci的风格其实就是Tom Ford自己的风格,即Tom Ford for Gucci。如果他的继任者还想设计Tom Ford for Gucci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个设计者的情况根本不同。同样的“双G”logo和印花图案,不同的人玩起来自然效果不同,这也正是设计师个人能力的显现和时尚潮流得以滚滚向前的根源。不明白这一点的设计师还是有点笨,所以Alessandra Facchinetti 的“短命”是不可避免的和不令人吃惊的了(很多成功设计师走后的第一个接任者总是“夭折”,而第二继任的人则较顺利,除了上面提到的Gucci以外,Jil Sander和Burberry都曾有过类似的命运)。Frida聪明地接受了教训,于是06春夏——她的第一个Gucci秀上(她为Gucci作的处女秀是05年的Resort系列,但不对外发布)就摆脱了90年代Gucci黑暗加色情的调子,性感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清新风格和年轻化的廓形比例,赢得了一个碰头彩。
不过不要以为Frida就此上了正道,她的第二个Gucci秀,也就是最近的一场06秋冬发布还招来了评论家们怀疑的目光。皆因整场秀从发型化妆到音乐灯光,从源自70年代艺术摇滚的灵感到充满Techno风格的几何图案,从Jersey面料超短裙到及地的裘皮大衣,都让人无法不想到深谙此道的Versace和Cavalli。要知道,高级时尚Hi-Fashion里就怕一个“像”字,当刁钻的时尚记者和苛刻的买家发现你锃亮的招牌和高人一等的价格下面只是些似曾相识、缺乏新意,甚至和谁谁相似的服装时,先是持怀疑的态度,随后就是坚决地不买账了。媒体们对Frida的这场秀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至少我们看到Frida没有坚持上一场的风格,也就是说Frida给新Gucci带来的是什么——到现在我们还是有些糊涂的。 
男女大不同,设计一大同!
单有出众的设计才华不足以使你登上服装设计的最高峰。高水平的设计师应善于坚持自己风格,坚守自己的阵地,甚至有坚持把丑说成美慢慢地它就美了的能力——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预测流行、制造流行的能力。想想那个不断在颠覆人们视觉习惯的Galliano吧;再想想略带神经质的McQueen,大智若愚的Nicholas Ghesquiere……这些应该就源自男女设计师最基本的不同吧。当然也有许多女设计师出类拔萃,但她们身上恰恰具有了这种韧性,就像Muccia Prada和Jil Sander,还有那令人敬佩的Marni设计师Consuelo Castiglionli——这位慢热型的女设计师已被许多媒体看作是第二个Muccia Prada。她看似家庭主妇,却有着对服装非凡的热情和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如果回头翻看她近10年的秀你会惊觉她当时对未来流行发展的洞察力,以及她对自己设计哲学的那份执著 ——从默默无闻一直坚持到浮出水面。大多数女设计师以更为深沉的态度“慢工出细活”,她们的设计着眼点从对女性自身的理解出发,更侧重于含蓄的实用方向,更值得细细玩味。
而那些达到较高水平的男性设计师,往往以逼人的气势和夸张的手法体现站在女人对面的感受,轻易地博得更炫更张扬的第一印象。不过他们往往多是游离在第一和第二性以外的第三性或是中性,这里不单指他们的性取向,更是他们对艺术和时尚的追求超越了常人。因为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恰恰都是脱离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它们都处在金字塔的最高处。高水平的女设计师则表现为一种本性的回归,可以是俏皮可爱的女孩,如Betsey Johnson;也可以是位优雅的母亲,如Diane Von Fursternberg、Carolina Herrara 和Vera Wang;或者两者兼有,如Prada 和Consuelo Castiglionli。
总之, 虽说时尚界是个名利场,但她更是个生意场。不应光注意设计师和哪个影星关系好,更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Donatella的明星朋友越来越多,仍挡不住家族生意的起伏;十几年来Muccia Prada依然不改她的内向与羞涩,但她于当今时尚界的领袖地位仍无可取代。说到底,时尚潮流兜兜转转,时尚人群来来去去,时尚的市场却在那里安然不动,像一块试金石,反映着设计师们的真才华、真感觉,不论你是超女或超男。
|
|
| |
| |
|
微服网全部信息旨在向广大网友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进行论证,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