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 | 省城服装商人 “下乡”谋生故事 |
服装知识 有4850人参与 2007年2月15日 来源: 服装商情网-微服网 进入社区交流 |
| | |
| |
| 日前,吴女士照例坐着丈夫开的“专车”,从离石赶到省城,坐大巴去北京进货。星期天晚上去,在车上睡一觉,周一早上到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下午再坐大巴回并,丈夫接上,返回离石,差不多每周一次。这样的生活,吴女士已经过了一年多。
    吴女士本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服装生意已经做了五六年。原先在省城“绿宝”有一个铺位,前两年生意淡了,她听了朋友建议,到离石去开了一个摊。不料生意火得“怕人”,一年多下来,比在太原生意最盛时都挣得多。 
类似吴女士这样做服装生意的中小买卖人,离开省会转攻地市,近年来在省城悄然形成一种“潮流”。一位常年做服装批发的王先生说,他所知道的在“红宝”、“绿宝”和服装城设过摊位,现在跑到“下面”去的,总有几十个。
    地市的摊位费便宜,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而且与省城相比信息比较闭塞,因此服装相对好卖。王先生说,这是跑下去的人的共同体会。
    拿吴女士举例。她原先在“绿宝”设摊,十几平方米,租金再加上各种费用一年总得六七万元;货是从服装城或北京进的,一家商场几十个摊位,“货色”大同小异,看不出个特色,顾客砍价,同行压价,赔本赚吆喝是常事。到了离石,她在繁华闹市区租的20多平方米一个门面,全部费用下来一年不过万余元。在省城练就的眼光,比离石的同行们又要“毒”一些,回头率高,价还得少,利润大多在80%以上,和太原简直没得比。周转快,形成良性循环,大都市的流行服饰很快就会在她那儿呈现出来,简直成为当地时髦女士的一面旗帜。
    具体利润吴女士笑而不言。估算一下:她基本一周进一次货,一次就是1万多元,算保守点只赚50%,扣除费用,一年纯利应该不会少于10余万元。
    把服装生意的“外延”搞大一些,再将箱包生意也算进去,原先在服装城做箱包批零,现在去了古交发展的小魏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太原服装城的摊位费各种档次都有,万儿八千的也有,但那些地方基本无人光顾,也就没有生意。稍稍能聚起人气的摊位价钱总在5万元上下,再好些10多万元的也有。小魏原先在精品服装城摆摊,去年“实在活不下去了”,跺跺脚离了那块让他爱恨交加的“宝地”,到古交试试。结果一“试”而不可收,周转期比在太原快了一倍多。箱包市场利润更高,在200%左右,小魏一月进两次货,一年下来,腰包着实鼓了一把。“那里人‘憨厚’,搞价没有太原人那么‘刁’,只要号准了他们的‘需求脉’,销售就没问题”,小魏乐悠悠地说。
    不只服装,大到餐饮、汽修、房产乃至超市、连锁店也在纷纷下乡拓财源,山西财经大学的一位学者这样分析:“也不能说下去就战无不胜,但为避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省城商业转向地市寻求突围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现象。” 
|
|
| |
| |
|
微服网全部信息旨在向广大网友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进行论证,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