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话 | 让人摸不清头脑的衣服尺码 |
服装知识 有18846人参与 2006年10月14日 来源: 中国纺经网-微服网 进入社区交流 |
| | |
| |
| 荷兰著名建筑师Rem Koolhaas与他的建筑师团队OMA在《S,M,L,XL》一书中,探讨不同体量的建筑在设计上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然而,当我们置身时装精品店,小心翼翼地翻看价格标签的时候,同样不会忘记在衣领处检视一下S、M、L或者XL这些代表尺码的字母。 
一个城市当然是由不同体量的建筑所组成的,然而让人吃惊的是,一个人的衣柜竟然也是由不同尺码的时装所组成的。 
    我,一个中等身材的亚洲男性,衣柜里悬挂着的时装竟然拥有XS、S、M、L这些截然不同的尺码。 
    SIZE 46,时装的极限 
成衣永远无法像定制服那样为客户量体裁衣,但相较于由S、M、L、XL等英文字母所组成的时装尺码,外裤和外套的尺码相对精准。 
    以我常在2尺3到2尺4间游走的腰围,size 46是永远不会出错的选择。然而对于一个身高175公分的亚洲男性而言,这个尺码绝对不值得夸耀,虽说谈不上“胃比胸高”,至少已经“胃与胸齐”了。 
    Karl Lagerfeld曾经说过,时装是为size 48以下的人准备的。当我在庆幸自己还没被归入穿什么都难看的阵营时,却意外地发现size 46永远不是上海时装精品店的主流尺码。我往往在满衣架size 48的精品店里彻底绝望而向店员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们如临大敌一般地一阵忙乱,又是进仓库,又是打电话,只是为了调集一条size 46的西装裤。 
    由此可见,上海的精品男装几乎是为“胃比胸高”者准备的,全面超过Karl Lagerfeld所言的极限。原来,在上海,每一件精品男装包裹的都是一粒臃肿的身体。要知道,大阪的Dior Homme精品店满眼望去可都是size 44啊。 
    XS,身材歧视 
Karl Lagerfeld所设定的时装尺码极限,是在修身剪裁主导男性时装美学的当下。男人们开始对自己的体形斤斤计较,能塞得进小一号的服装,是件可以满足虚荣心的事。然而有一个品牌的男装,简直让人虚荣心爆棚——Ann Demeulemeester。 
    2006 春夏季的Ann Demeulemeester推出数款dirty pink T恤,相当讨人喜欢。可一问店员,居然只得XS和S两种尺码,勉为其难地拿起一件S去试穿,心想只要不太离谱,肯定掏银子埋单。然而“灵异事件”发生了——这件size S对我而言居然还有富裕。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抄起一件XS走进了试衣室……哗,买衣那么久,我第一次意识到居然XS才是我的正确尺码! 
    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时装都遵循标准化的尺码,即便是地域差异而产生的尺码标准不一,但也绝无可能像Ann Demeulemeester那样错得离谱。如果说Dior Homme是歧视胖人的,那Ann Demeulemeester歧视的便是“小” 男人。若是平时以标准的size S为尺码的人,一定在Ann Demeulemeester这里,无衫可穿,只能巴巴地指望Ann姐姐推出童装。 
    S,全球一体化下的特例 
绝大多数时候,size S对我而言绝对是镜花水月。然而在我的衣柜里,size S的服装却并没有缺席,而且我也肯定这些size S的服装也不是为我沐浴后的女友准备的。 
    英国运动品牌Fred Perry在款式上与Adidas、Nike并无本质的区别,当胸一只双穗图案却是英国土产的明证。由于英国人生得膀大腰圆,因此Fred Perry的尺码硬生生比全球标准码做大一号, Size S的运动外套,恰是亚洲人的size M。 
    全球一体化是时装的大敌,跨国撞衫的机会越来越频密。虽说Fred Perry未必真的那么好,至少并不国际的尺码,亦是未被全球一体化污染的明证。 
    虽然多了来回试穿的麻烦,但“不标准”才是时装的真谛。与其满世界都是Adidas和Nike,不如穿着Fred Perry上街,心里想着的是:这是英国牌、英国货、英国造,在中国撞衫的机会少之又少。 
    M,剪裁风格的标尺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标准码,对我而言,衣柜的主流仍旧是size M。但同样的size M,大小依旧千差万别,有的正正好好,有的紧绷绷,有的却还有些松垮。问题却不一定出在尺码的标准上。 
    设计师时装与大众时装的最大区别便在于剪裁。一个品牌的美学诉求,完全体现在剪裁上,有的喜欢紧些紧些再紧些;有的则喜欢宽松宽松再宽松。在面对从未尝试过的新品牌,试穿是了解品牌剪裁风格的必要手段。 Raf Simons的男装,明明肩线已经严丝合缝,可视觉效果就是像极偷穿了哥哥的大衣服…… 事实上,设计师时装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人在反复试穿的时候,心里打了许多问号,可最终乖乖掏钱买下的,还是那件看上去怪怪的 size M。 
    所以,看杂志和看服装秀都不足以取代真金白银买衣的经验。那些只差一点点的剪裁,肉眼凡胎怎么辨认得清,不上身,不能得精髓。衣服这件事之所以好玩,便在于一看二摸三上身。 
    L,时装世界无大同 
开创把衣服做小一号之先河的非Dior Homme莫属。我买Dior Homme的衣服都要试到size L才罢休。如果说Ann Demeulemeester的服装是歧视瘦人的,那Dior Homme便是歧视胖人的。先前曾看到过一个胖子挺着个大肚子,穿着Dior Homme的小蜜蜂T恤跑来跑去,视觉效果相当奇异,已经与 Dior Homme所推崇的“瘦骨嶙峋”的时装美学完全背驰。于是,最终叫人确信,多金并不能带来好品味。 
    时装雕塑的是身体外部的造型,却也不能忽视身体本身的造型。80年代,Bruce Weber那些以运动员为模特的时装照片,使中产阶级意识到,完美的身体才是时尚的终极解决之道,于是一股塑身热潮蔓延开来。 
    而今时今日,Dior Homme的走红,实则是向世界提出完美人体的新观念,要不然Karl Lagerfeld不会为了挤进Dior Homme的时装而疯狂减肥。 
    不要相信时装能遮盖身体缺陷的神话,Comme des Garcons是实验性的不正常剪裁,如果不怕被视作“异类”尽管尝试;Yohji Yamamoto是“民工剪裁”,如果不怕被当作扛大包的,尽管尝试; Issey Miyake是面料决定造型,换种面料试试?照样让你的肚腩无所遁形。 
    因此,外修好品味,内修好身体,同样重要。
|
|
| |
| |
|
微服网全部信息旨在向广大网友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进行论证,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