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话 | 服装商铺“仿版者死全家” |
服装知识 有4267人参与 2005年12月8日 来源: 人民网-河南视窗-微服网 进入社区交流 |
| | |
| |
| 东方今报曾刊登过“**标语”的图片,可就在昨日上午10时许,在金水路南边燕庄,记者又发现一个卖服装的商铺玻璃门上赫然写着“仿版者死全家”、“同行莫入,面斥不雅”等标语。
“怎么会贴这样的标语啊?”记者问。“这个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商户派人过来偷学我们店的样式。”商户老板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服装本来卖的就是款式。”老板有点气愤地对记者说:“特别是隔壁一家服装店,见了我们的新款衣服后,竟然进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货,甚至连店里的摆设都和我们一致!”
采访中,很多市民还纷纷告诉记者,这只是一方面,有的地方还写着“倒垃圾者死全家”、“在此小便者死无葬身之地”等标语。“这些标语真丢咱郑州的人”!  
你说他说 影响购物心情
黄女士(消费者):首先,看到这样的标语肯定会影响一个人的购物心情。作为消费者,和商户完成一次交易的过程,实际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交流对象是一个很粗俗的人,这样会让整个购物过程大打折扣。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的商品肯定会有人模仿,这是经济规律。要想永远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靠这样贴几条狠毒的标语,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终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只有靠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创新。 这种方式不适当
金水区执法局高科长:这家商户的行为,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竞争对手“剽窃”,但这家商户的老板却采取了一种不适当的方式。“标语的用词过于偏激,是一种不道德的语言。这样粗俗的标语影响了郑州市的市容市貌,是不允许出现的。”高科长说。
高科长认为,这种行为和郑州市的大环境相违背。目前,郑州正在积极进行“四城”联创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人文环境,建设和谐郑州。而这样的行为的出现,完全和这个大的环境相违背,给郑州的市容抹了黑。 “**标语”是一种无奈
梁先生(市民):一些社区出现的“**标语”主要是震慑偷盗者或不遵守文明规范的人,反映了人们的无奈。这说明我们有些部门的工作还不是很到位,也算是法治建设的尴尬。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反对制造“**标语”,一方面还要反思“**标语”产生的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标语”制造者身上。 是一种反文化现象
郭奇(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这样的标语出现在城市,是文化恶势力行凶的反映。从传播学的角度,它反映的是一种反文化的现象,和主流文化完全相悖。目前,城市每个角落随时都可以发现的“牛皮癣”——“**”、“招聘”等广告标语,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郭教授认为,商家采用这样的手段防止“剽窃”,仅能起到发泄私愤的效果。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这样一句“**标语”,而止步在商户门口,结果是事与愿违,影响了销售效果。
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呢?“首先,市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惩治恶劣标语的力度。”郭教授认为,同时还不能以罚代法,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治理这样的文化毒瘤,法律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执行。
郑州要建设文明城市,每一位市民都要积极监督,同时舆论也要积极配合,造成舆论的压力。“市民自身的文明教育也必不可少。”郭教授补充道。
涉嫌不正当竞争
段建国(开物律师事务所律师):用“死全家”这样的方式来防止别人“剽窃”,首先是一种侮辱行为,本身这样的标语还对公民的基本权益造成了侵害。
同时,这还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如果对方造成了商户权利受到侵害,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索要赔偿。这才是正当途径。
|
|
| |
| |
|
微服网全部信息旨在向广大网友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我们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进行论证,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
|
|
|
|
|
|